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

第十集

讲到要做到,做了就有感受。感受对不对,那是定义,就好像炒菜加调味料,一定是对的,可是却是多余的。做了过后,感受对不对牵涉到做的时候对不对,过后再作调整。只是想而没有做是没用的。人家跟我一样就高兴,反之就生气。气就是业。
上妙供养就是真心供养,不在乎东西少或者多,只讲求真诚。一切供养品都是媒介,我们所用到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供养,不能搬上佛桌的比如说:浴缸,床褥等,就留着第一天不用。
在日常生活中善用媒介,把供养养成一种惯性,那才是实际行动,我们有机会听闻,是福报,可是做不做到是另一回事。理论虽然很多,但没有实践是不实际的。
当我们在选择供养品的时候,已经是开始供养了。可能在中途供养品被毁坏了,但其实我们已经开始供养了。在平时购买供养品的时候,选的过程中我们也已经在供养了,如果杀价都是缺乏真心。
当我们在供养的时候,要带疑情,观照自己在做什么。思考自己的供养符合七个法供养的哪一个(如说修行供养、利益众生供养、摄受众生供养、供代众生苦供养、勤修善根供养)。比如说,供水可能是如说修行供养,供花是利益众生供养,供水是摄受众生供养,供灯是代众生苦供养等。因为疑情带动心念,不同的心念也有不同的果报而果报决定法供养。每个人用的媒介不同,用心不一样,只要带着疑情就好了。所以供养具很重要,没有它就不能起作用。用这七个法供养自我检验自己的法供养。

2010年3月11日星期四

第12集

这集师父提到人要改造自己的生命是需要一些条件的。首先,自己要有信心能够用几年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人格,然后开始探索生命的意义。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都检讨自己是否有犯戒,是否造了身语意业。发现自己造业而伤害到身边的人时,就要诚心忏悔。诚心就是很清静的新,没有太多的形式化。我本身还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这个阶段,还在判断着哪些是对那哪些不对,离成功改造生命还有一大段的距离,但是只要有恒心终有一天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改变,而永远也不会有“足够”的一天。

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进行华藏工程。其实华藏工程只是一个形式,最主要的精华就是:聆听欣赏和接纳。虽然进行华藏工程讨论普贤十大愿是一门功课,可是我们6人因为时间没配合到所以一直搁着好几集了。但是,我相信只要把这些好的元素放在生活中已经是很好的了。

当然,不是讨论别人的是非。而是在讨论一件事情,或者与人聊天时不要以为只顾自己说,也不要一味觉得人家的意见不好。试着将自己的心从零开始,不要用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人家说的话。那么,彼此都会好一些。

我想,如果身边每一个人都懂得华藏工程那有多好。我不可能去要求一些人聆听欣赏和接纳,所以我只好先尝试从自己开始做起。

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

第11集

师父说到,就算有供养具,不管几好,几珍贵,我们没有那颗供养的心,也没有功德。常常,也都认为要供养就要选最好的,可是,却也没有一颗想要供养的心,这样的供养没什么作用。在供养时要带着疑情,没带疑情,供养也没用。要有供养具和法供养才是真供养。
佛教里讲的是和合而不是团结,这样多的派系,念的还是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。
在生活中,不要有意识形态,要清清楚楚知道在做什么。也不要轻易的被影响。

普贤第10&11集心得

第10集

供佛有很大的意义,它不像民间信仰用一些东西来拜佛。供佛最主要还是一颗真诚的心,供养具只是一个媒介。媒介是训练我们用心,它不是跟着潮流走,要看自己的能力而办。其实,媒介更大的意义是要来训练我们的心。例如说其实不一定要用檀香供佛,只要了解戒香真正意义的话用香水也可以。

例外一个重点就是供养佛的心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修行,随时随地都可以养成的一个好习惯。例如喝水前心里念供养佛法僧,这样的话就可以填满生命空间。时时确保自己如法,做的事情都是对的。

我本身也应该时时训练自己的心,心中有佛那么做每个动作都是正确的。然而,我只是少时间做到这点,做到时只是感觉很好。但是却不持久,我认为除了意志力意外,没有什么可以控制自己时时训练自己了,所以我也得加油了。

11集

这也是提到供养具和法供养并重。也说到佛教的特色,那就是佛教不讲团结而说和合,佛教也有不定价政策。最重要的是学佛的人不应该用意识形态去解释,其实只要清清楚楚事情的发生就好了。解脱不了也是因为被意识形态,也就是我执所困住了。现今社会,反意识形态就很难生存下去因为会被批评和排挤。其实,最重要的还是清楚明白自己做什么就可以了。

生活在世间已经22岁,已经被环境被教导成很多的“应该”和“不应该”,失去了小时候的纯真。小时候纯真才是没有意识形态地活着。只有脑中没有太多的约束做事情才能够由衷而踏实,这是我一直学习着“不被人影响”理由。在生活中,我认为我太过古板了,导致一直在任何方面都不敢突破。总认为一些东西是注定了的,学佛后让我看得更加宽阔和深入。因此,我一定要确定目标,然后为它而努力,不应该太容易受影响。

2010年2月4日星期四

第九集普贤十愿

从这一集,明白到一个小小的蝇头小利就可以带来重重的因果。师父所说的故事很真实化。因为我们往往为了一点点的“甜头”,而中下了一个业。为了那一点点,而让人在存在的边缘中挣扎,活在痛苦中,也不晓得。反而,小小的施舍,却可以给你大大的福报。这一点,就是在于我们贪的多,计较也多,间接也造了业。

之前,我以为凡是用心就够了。但,从中才知道,也许我之前只是在用心去造业。很可怕吧! 因为往往以惯性的方式去做,一直不断地造业。所以,身语意要好好地照顾着。身为准法身,技术上的只要守着,不需懂得那么多,只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把自己的心安定下来。我赞同把心安定下来的说法,因为心若不定,什么也办不到,连想什么都不可行。只有心定,身才会安。

歌颂赞叹是件很美妙的。我们应该时时地随喜赞叹,多看看正面的,少看负面的。但,赞叹必须是用真心的,而不是有口无心。我挺喜欢赞叹,因为它是加强他人对自我肯定的一种方法,也可以带来喜悦的气氛。看见佛陀,则满心欢喜。再来,也很感恩,从社区同伴中学习到大家互相赞叹鼓励的一种模式,这是很棒的!所以,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以身口意为出发点,在自身能力内,做出最好的。此外,我们要时时以三宝为第一优先,对生命重视珍惜。

梅杰和十

第八集普贤十愿

看完这第八集后,才发现108拜的作用那么大。一有业障,便马上踏踏实实的108拜。我们无须想着无量的我,或无量的佛在我的眼前等等,因为知道那么多没有用,要做到才算呀。要怎样开始踏实地度过我们的生活呢?我们可以先以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来算,又或者以早午晚来计算。这样慢慢的,一天一天地踏实地过日子。

从中,我才发现,我们的生活中会有福报包着我们的业这一回事。也许我已造了业,但,我并没有得到业报,因为因缘还未到。听了这番话,我是有些许的感觉,有点震撼。我自认是个很幸运的人,我有正常的身体,有个很好的家庭,有机会上大学,又有机会参加社区23,有机会学佛。我真的不缺什么。。。感恩我拥有的这一切!但,我有时会担心我什么时候会失去这一切,开始担忧。。。看到这一点,发现也许我真的还没有活在当下。我真的要好好地把握现在,珍惜现在我所拥有的。

要修圆融道,其实没有很难。做错了,马上去忏悔,不要多以解释。因为解释是一种业障。我们要搞明白或明白了,才去修行。往往我们知道的是虚幻的,不真实的,因为我们都活在过去当中。从中,真的吓倒,原来我们投胎不是只投胎到未来,也有可能会往后,回到古老年代,贫穷时期。这是我没想过这一回事。我们要搞清楚,才会融入。
而身为好同修不一定时要好同事。好同事负责干部的,要有效率的,会搞组织的。反而我们一般好同修,若不能服务他人,便当个义工,去帮帮忙,训练和他人一起做事,以历事来练心。修行要用修行的方法,而不是用大脑罢了。当我们讲对了,但没人理会,是因为我们没有福报,所以能做的事就是去拜忏。

时间的无限并不是永恒,而是无常。因为永恒只出现在当下的一念。现在在当下,活在当下,便是永恒了。唯有这样活在当下,才会往极乐方向去。其实,这一切都很简单,是我们把它给复杂化了。好比如,我们往往会多心于他人,对人有所保留。若他人有疑问,我们只须如实地回答,不要猜测,不要多疑,这样子为人正直,简简单单地度过我们的生活,生活也会好过些,这也是我一直要学习的一门学问,简单化我的生活,生活也会过得快乐些。。。

从中,了解到业相现前,便去拜忏,不要再多妄想。轮回不只限于三界轮回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,还包括了三世轮回。真正的修行,是要不生烦恼,找出解决的方法。我们可听他人的烦恼,但,不要让它留在我们的心中,让它透过罢了。我们凡夫会起烦恼,因为我们爱管他人的闲事。其实,只要我们不八卦,去管自己的事情,不去造业,那就够了。有什么疑问,就问当事人,不要乱传是非。真正的修行者,是远离是非,远离八卦,而清静本身的身语意业。我们要做的事,是迈向未知,让它变成知道,然后又迈向未知。。。这样的,永无止尽的学习。。。

2010年1月8日星期五

普贤十大愿 - 第九集

我们凡夫常常为了生活而贪婪地牟取一些蝇头小利,计较这计较那。在这功利社会里,人们急功近利,每时每刻都想得到什么方便或是从别人身上捞取好处。在这其中,我们也不知觉地造了很多的业。“用心造业者,是名凡夫也。”我们都很用心地计算着,参加这活动我得到什么,不去承担理事我会损失什么等念头。为了那么一点点的利益,我们绞尽脑汁去得到它,得到了又不满足再想更多的方法去得到更多;得不到失落、难过、烦恼。这些都让我们起烦恼,也一再让我们造业。众生业无有尽故也就是这样解说的。
我们对周遭的惯性反应会使我们一再造业。传闻法师也常常劝勉佛弟子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不要做惯性反应,行者不是知而做,而是行而知。不为事情做反应,只为目标做行动。唯有置心一处,方能守住当下。永恒就住在当下中,只要把握当下,我们就能拥有永恒。
称赞如来不只局限于言语上的赞叹,身语意也包括在内。我们不止对三宝要有恭敬心,对待法器香炉也要有一份恭敬心。我们凡夫常被意识形态框住,只相信自己肉眼看见的形式或是惯性的方式。以为赞佛只对三宝可行而已,法器香炉也是代表佛之物。三宝是我们生命的明灯,对待三宝我们应有恭敬与尊重的心态。供养三宝为第一优先,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三宝提供最好的供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