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

第七集 普贤十大愿王

我在这集开始,海云继梦法师提出几个问题,那就是人的解释算是佛法吗?凡夫为什么就是凡夫?圣人为什么是圣人?其实他问的问题只是为了带我们进入他要讲的事情,但在这里我却认为其实他想要让我们清楚知道佛法不是迷信,一定要有疑问。凡夫解释的佛法不算佛法,圣人所说的佛法是佛法吗?这一个我自己想的问题,也刚好的他讲解出:用大脑的是凡夫,圣人是不用大脑的,但他也讲到畜牲也是不用大脑的。当然的他没有在这个时候讲到到底圣人是怎样讲佛法的。可是他又加予说明,标准的人是75分,也就是说这一些人虽然使用大脑,但假设是这些人知道他们错,他们会立刻去改进,但因为这一些人是用大脑的,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懂了之后就结束了。因为很多时候,人当大脑弄清楚后,大脑就会因为清楚而满足,所以往往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心力不足而行动不行。当他们都只是弄懂就好,往往就不能到修行的境界,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修行。在这里,他讲了两种修行的法门。第一就是圆融道,讲的是行动力,佛法是行动力,它们讲求的是行动力,不问为什么而做,因为做才能体会到佛法。而在它们的生命取向是行动。同时他们也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,当清楚佛法的含义后就只是放着而已。也就是讲想清楚后没有去行动就是结束。再加上,园融道是不可思议的,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在等法身,而且不是用大脑来修行的。因此每个人都能修得到,谁都可以修,没有特定的人才能修。然后圆融道最容易的修行方式是拜忏。第二是次第道,它是主张了解什么是佛法,明白什么是佛法。他也讲到普贤行愿力是法身之后的事,它的心是深心,它的信是信解它对于爱解释的行为视为业,因为它是一种习气,一种模式,也是一种地狱因,因为在我们解释的当儿,我们已经用了很多时间足于行108拜。因此我们一定要改,改掉都认为自己对的坏习惯。他也讲到觉性者是可以看清业报的,因为业就是苦。同时也分清楚什么是行者、什么是学者。行者是讲到做到;学者是讲到知道,因为佛法不是知识,是有差别的。如说而行,如行而说。不然的话,就使之沦为妄想而已。身为一个修行者,就必须具足基本的东西,如何具足?眼前的事做好了吗?分内事做好了吗?有脚踏实地吗?踏踏实实地走任何一步,不管它是因为什么而出现,不管它是什么,我们都必须随缘而做。如果不踏实,那我们只是生存在妄想内而已,不错过任何一个因缘,不要让生命空过,那我们就算是一个修行者了。其实在这里,我学到的是佛法不是佛学,佛法是要用的,不能不顾他人的想法,因为如果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是对的话,那世界就会不断地发生战争。佛法学了之后需要用,因为不用的话就不会懂什么是佛法,我们必须体会它而不是明白、懂它而已。当然的修行就是做好自己,不因为任何东西而做,只因为自己知道要做而做。这样佛法就会在我们的身上体会到。从中我看回社区、佛学班、人生。社区到现在为止,我们懂吗?不懂没关系,我们跟着做。想到很多东西,可是我们要回到现实,不要因为想法很好而忽列现实。修行要现实的,因此我们做任何活动都需要回归现实。不然我们社区永远还是不成熟的。佛学班,我们学了这一样多,有用到吗?有考虑到大家怎样用吗?这些我们都需要想想的,因为做是不够的。我们还要因行而说,因说而行,来带领佛学班的进行。人生,有浪费时间吗?有做后悔的事情吗?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深思的~对于解释的看法,个人认为解释有两种,一种为了让他人知道你在做什么,第二个是替自己找借口。因此我们最该做拜忏的时候应该是第二种而不是第一种,因为第二种是知道自己错了,但却还不认错而已。拜忏最适合第二种的。

佛法无边,什么才是佛法?只有亲自体验地去行而说、说而行的做才能知道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