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

心得报告(第七集)

佛法真微妙。普贤十大愿能谈得很深,也能谈得很浅。无论那个程度,都很踏实。

表面上,我们看到的佛法都是否定人生,说人生是虚妄的。其实,佛法是很积极地肯定人生。在肯定人生之一余,海淀出很多条能走的路,让我们安心上路。

在开示里,师傅都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缺陷以及现在佛教界的一个假象。

先说我们的缺陷。我们是凡夫。身为凡夫的我们都是用一个惯性的逻辑思维模式去分析、接收、反应。佛法是有不可用有限的逻辑学,有限的经验来解的部分。佛经每 次都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境界。但是,当我们惯性意识形态去解读时,就会开始乱乱想。想了后,不管是找到答案或没有,都放一边。
找到答案后,进一步应该更容易上路。但是,我们往往就是看了地图,爽了后,就自满、自豪。所以,佛法越学越傲慢。因为那都是填鸭式学佛,把佛学知识塞完进脑。过后,讲的时候, 满口道理,满口佛法,但是,不是说不出味道,就是如说而知,讲一套、作另一套。

其实,佛法是很理性的一个分析报告。为什么说人生是虚妄的?其实这是对没有修行的人说的。因为我们没有把握现在这一刻的念头。有时吃饭,也不知自己在吃饭。 不是一直满脑都陶醉在过去、就是一直写未来的剧本。但是,我们就没有看到现在要走哪里。而且再说,我们把我们的生命过分放在追求一些一直都在变的东西,如 钱、名闻利养、归宿感等等…… 一直被这些东西牵着我们。我们活着都不是为自己的提升,都没有真正当过自己的主人,难道不是虚妄吗?

佛法不用很玄,只要把握每一念,观照和管理好生活的每一个细节(人、事、物),尽心尽力,没有遗憾,那么用功才容易呀!生活都乱七八糟的,还想说要学佛,造业都不能停止,只忙着忏悔旧业障。

其实,不要讲社会现实,最现实的莫过于佛法。不行,就体会不到内在的精华,核心。也许我们不是什么圣人,什么法身大士,但是我们是有这个潜能。但是,虽然如 此,我们还是要一步一步脚踏着地去走,不是脚踏筋斗云,好像孙悟空这样一步登天。那样,绝对不可能见到法。更不用说证法身、入法界。

佛法是如说而行,如行而说。我在这一句看到的是信心。我们如果对佛法没有信心,就算我们搞懂了,也不会去做。因为没有保障嘛!
如果对佛法有信心,完全把生命用来求法,那即使我们还不明,都会听了法,就有那种动力。
即使听了法,有行动力,但是因为我们的业障,所以开始上路时,就比较难走。如果这个时刻,信心没有油了,就退心了。

现在我们只能从经典和佛弟子(居士或出家众)求法。但是,无论我们怎样解说,都只是凡夫的解说,可能当中有些是圣者的解说。但是,大部分的都是凡夫的解说。 就连经典,也是经过很多次的结集、翻译,才到我们的时代。当中夹扎了很多祖师大德的思想。所以,就算听了,刚好这位说法者和我们有缘,我们听得懂。但是, 真的如佛所说的吗?
所以,在大部分的情况,我们都要去思维。思维了,就要进一步做实验(上路)。因为法本来如此,如果真的如法修行,一定会见法,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。

其实在开示里面,我也看出学佛之前,我们先要认识自己。认识自己是很踏实地看看自己是谁。不是悲观或乐观,而是看自己是谁,自己的缺点和优点。待人处事的时 候,我们是说什么不管对错别人都认为我们错的,还是说什么,人家都讲我们对,就算是我们真的讲错了。如果真的是这样没,我们就要其忏悔,因为我们的业已经 现前了。本来我们已经造了这个业,看到了就要马上忏悔。但是,如果我们不去观照我们的这些生活细节,那么我们就会又在启动我们的惯性造业模式,去造新业 了。

最后,其实这次的开示给我看出佛教界的现象。
由于我们不了解佛法,对佛法没有信心,即使了解,也只是佛学而已,不是佛法。所 以在办所谓的佛教活动时,往往不是偏离,就是太僵硬了。这也许看起来,佛教越来越旺盛,实际是越来越见不到法。即使偶尔有佛法内容,都是硬硬套上去的。这 严重的出佛身血。佛陀一生注重教育,注重修行,如说而行。我们身为他的弟子,却注重其他的。即使有学佛,也是当点缀品,可有可无。有些学久了,更起邪见。

我们佛弟子,照我看来,我们连三宝是什么都还不清楚。不然,佛教不会出现这个状况。

人生有虚妄,那是对凡夫讲的。相对的,人生实在,那是对行者乃至圣人讲的。行者、圣者每一念都踏实,而且很清楚周遭的条件,不会硬硬要一些当时的时空背景不能成就的东西。即使他们要成就,他们也能掌握到最适合的因缘来成就他们的事情。而且,他们绝对是模范人物。因为他们讲到,做到。佛法是什么对他们来说,会 越来越清楚。世间是怎样,对一位法身大士,有如手上的一粒沙。

能成为行者的,他们都只是朝着证法身,让佛法成为他们身体。身体没有一处,不是佛法的体现者。

我深深的体会佛说法如镜,因为在佛法里,我们是不可能隐瞒,我们有什么缺点,都将会看得见。所以修行就是修行,绝对没有真修、假修。

看了师傅的开示,只有惭愧,自己还在起步或甚至是原地踏步,还没上路。

很多人说佛教等老了才学,即使我们现在学,也都还不能沾到一点,等老了,还学什么? 准备被业力牵着跑吧。

兴伦 合十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