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

普贤十大愿望

第七集

学佛和修行不需用到大脑,讲完就去做,因为大脑一转,满足感就产生,当满足感产生,行动力就没了。懂了不算,做到才算,因为重点是要做而不是弄清楚。佛法和知识的差别是知识弄清楚了就结束,佛法弄清楚了就得去做。成败的关键:如弄清楚了,会等明天再做,如知而说,如说而知,成就的只是PHD,都是懂了就好,清楚就好。学佛讲究的是如说而(修)行,如行而说。不是要弄清楚,也不是答案对不对,普贤愿力就是要一直做一直做。
其实爱解释就是我们的业,解释是我们的习性,那是错误的模式。我们要把习气改掉,因为很多习性是地狱因,如不改,我们会一直再犯,一直苦。当业相现前,我们就去忏悔,不必解释。当你做错时,他人说你对,是一种福报但业藏在里面。当福过了,业就显现。所以我们要忏悔,不要自鸣得意。有觉性的人,都会忏悔,不会沾沾自喜。相反的,当你做对了,他人讲你错,就是业。有业就有苦,所以我们都要修行。修行很简单,就是要忏悔。忏悔可以108拜,那是身口意在进行着,所以是最具体的。行者就是讲到做到而学者是讲到知道。
圆融道是不可思议的,不能用大脑来解释,所以一般人都能做到。在圆融道里,没有死亡,只有停止呼吸。(成仁,取义,涅槃的人不死)。圆融道谁都可以修,只是不要想太多,别想着自己要去讲经、领众、弘法而感到自豪、自满、自大。我们只需要做好份内事,做得圆满,不想将来怎样,只把当下做好。当下若空过,将来也会永远空过。当下若踏实,将来也会永远踏实。如不踏实,那就是空想妄曲。活在单当下就不抱怨,时时反省有没有把今天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,不想未来如何。人家给的赞美或是非也都不要放在心上,只在乎这一念有没有踏实地做好。对于还没有长大却想着长大的人其实念念都是空。类是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活在虚妄中。修行真在当下,当下错过,永远也将错过,所以我们要很扎实地活下去。这一方面怎么做好,就是愿力。愿力不是来自未来而是把当下做好,我们不等机会而是等法身。身口意要做好,不要在意外面的是非、不满、压力、挫折,就让一切随缘、简单。不扎实及不稳定的人会有很多不满。带着法身境界。我不是成就人,我是一堆原料,须去除了杂质才能做到一个标准凡夫。只要活在当下控制好念念扎实,任何委屈都不要介意,没有不满。

心得报告

在还未做一样事情之前,先考虑之后将会面对的问题是我的习惯。做最好的准备,也做最坏的打算,我总是以这个观念做每一样事情的。我认为这是未雨绸缪,呵呵!后来听了师父所说的,我才发现偶尔因为想太多了,行动力也没了,这让我错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。在考虑要不要承担延续工委时,我犹豫了很久。想起师父的话,我们只需要做好份内事,做得圆满,不想将来怎样,只把当下做好。当下若空过,将来也会永远空过。当下若踏实,将来也会永远踏实。活在当下就不抱怨,时时反省有没有把今天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,不想未来如何。人家给的赞美或是非也都不要放在心上,只在乎这一念有没有踏实地做好。我尝试着慢慢地把所学的运用在生活中。做人不因该只有成就感,也要有踏实感,我会尽力把每一样事情做好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